南京市雨花开发区实验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
作者: 董雪凤 | 发布时间: 2022/6/8 12:41:16 | 798次浏览
南京市雨花开发区实验小学课后服务实施方案
一、指导思想
开展课后服务,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、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学生困难的重要举措,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、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生工程。为满足学生课后在校服务需求,缓解学生家长实际困难,完善社会服务体系,根据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》及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》,结合本校的实际,以丰富校园生活,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指导,特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二、目标设置
雨花开发区实小的“课后服务”以促进学生成长为第一要务,从“身体管理,兴趣培养(为以后形成一项专业技能或特长打好基础),学业水平”三个方面全面实施,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“四好”,即:把知识掌握好,把兴趣培养好,把身体锻炼好,把品格塑造好。努力做到:
课堂出质量,管理出效益;作业不出校,书包不回家;
双减必落实,轻负又高效;课后服务好,综合素质优。
三、实施原则
1.坚持自愿参与的原则。
课后服务必须以家长自愿报名、学生自主参加为前提,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,确保愿参加尽参加,有需求的100%满足,全面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率。
2.坚持五育并举的原则。
坚持党的教育方针,积极开展有利于提升学生思想品德、学业水平、身心健康、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的各种教育服务活动,因材施教,满足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。同时,依托我校领衔的“劳动教育研究联合体”,实践劳动教育的新模式。
3.坚持协同推进的原则。
建立健全校内外工作联动机制,切实做好人员、资金、场地和安全等保障工作,有效整合资源,充分发挥党团员教师先锋作用,有序引进家长资源和社会志愿者力量,确保课后服务质量。
4.坚持个性服务的原则。
让创新人才在小学阶段得以启蒙,根据成长需要盘活校内外资源,给不同的学生提供支撑。
5.坚持校内实施的原则。
课后服务安排在校园内进行,并合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。学校无偿提供校园内教室、运动场地、功能室等场所及相关资源。
四、领导小组
组 长:韩敏
副组长:方敏 李修平 张文轩
组 员:刘立勇 王敏 张冰洁 毛云云 袁逸菲
五、内容安排
(一)定位
安全第一、作业优先、兴趣为本、个性发展、活动育人。
(二)服务内容与时间
1.作业管理(个性化作业指导;自主作业);(15:40—16:20)
2.“K★之旅”社团(小主人创行社1; 小主人创行社2);(16:30—17:30,其中周三社团15:50—17:30)
3.延时托管。(17:30—18:00)
(三)课后服务具体安排
内容一:作业管理
时间 | 年级 | 内容 | 地点 | 负责教师 |
15:40—16:20 (下午第三节课) | 一、二年级 | 个性化作业指导 | 各班教室 | 学科任教教师 |
三、四年级 | 自主作业 |
内容二:“K★之旅”社团
1.小主人创行社1
时间 | 年级 | 内容 | 地点 | 负责教师 |
1.每周三15:50—17:30 2.每周五16:30—17:30 | 全校 | 羽毛球、篮球、机器人、轮滑、舞蹈(女)、街舞、美术 | 专用教室 功能场地 | 外聘社团教师 |
2.小主人创行社2
时间 | 年级 | 内容 | 地点 | 负责教师 |
每周一、二、四16:30—17:30 | 全校部分学生 | 足球:一年级30人以内;二、三、四年级40人以内。周二、四、(六)训练。 篮球:学校选拔30人以内,周一训练。 羽毛球:学校选拔20人以内,周一训练。 古筝:周二、四训练,有古筝学习经历。 合唱:全校30人以内,训练时间机动。 | 专用教室 功能场地 | 外聘社团教师 学校负责教师 |
内容三:延时托管
时间 | 年级 | 内容 | 地点 | 负责教师 |
周一至周五 17:30—18:00 | 全校 | 整理书包、休息、自主作业等 | 各班班级 | 学校教师 |
(四)实施
实现内容多样化、选择性、走班制、一生一课表,落实学习方式变革,突出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,坚持活动育人、实践育人,反对“讲课”育人。
学生有三种自主选择参与方式:⑴作业管理;⑵作业管理+“K★之旅”社团;⑶作业管理+“K★之旅”社团+延时托管。
(五)师资来源
校内教师、家长资源、外聘教师(社会资源)。
(六)管理
成立学校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和相关工作小组,统筹安排空间、时间、师资、学生,保障学习纪律、秩序、安全、质量。
(七)保障
1.课后服务期间,全面开放学校所有专用教室、场馆设施及其它设施设备;
2.建设“课后服务”活动室。
每班除现有的教室外,为了更加有效地提升“课后服务”的效能,为每班再配备一间教室,建设“课后服务活动室”,为孩子们提供休闲、娱乐、看书、聊天……的空间。
六、监管制度
1.安全管理。
课后服务制定专项安全管理制度、疫情防控制度与应急预案,适当增设安全辅助岗位,协助巡视检查与安全管理。
课后服务要做到“一无三有”的要求。“一无”,就是做到家校无缝对接,确保学生人身安全。各班级均建立课后服务学生管理台账,健全请假制度。“三有”,一是做到服务张弛有度,确保学生心理安全。课后服务内容不宜过多,要求不宜过高。绝不能以“负责”为名义增加学生负担。二是做到教师指导有方,确保学生活动安全。三是出入管理有序,确保交通安全。课后服务结束,由教师组织学生排队,有序放学。
2.质量管理。
学校成立专门的课后服务质量监管小组,遵循公正公平、质量第一的原则,严把课程入口关、过程监管关、质量考核关。定期开展督导与评价,进行不同群体的满意度调查。从四个方面调研分析学校的课后服务工作:一是学生自愿参与度;二是书面作业完成度;三是各主体满意度,包括家长、学生、教师;四是学生综合素质展示认可度。
3.财政经费管理。
课后服务经费实行项目管理、专款专用。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、经费支出公示制度、项目绩效评价制度等。
七、其他
本方案未涉及的其他课后服务事项以省、市、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政策文件规定为准。

